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

工程師:嘿!東西都是我做的耶

一個常常在電子設計公司、軟體資訊科技公司聽到的故事;就連"Apple Corporation"也不另外。

先說說蘋果電腦的故事,且是發生在賈伯斯及他的最佳夥伴"沃茲尼克";大家都知道沃茲尼克是一個硬體設計天才,蘋果許多產品原型機都是由沃茲尼克一手設計與製造的。生產「蘋果二號」時,賈伯斯與沃斯尼克兩個產生衝突,衝突原因就是"沃茲尼克的父親認為,工程師對公司的貢獻遠高於企業家或生意人,所以大多數的獲利應該給沃茲尼克"。

簡而言之,兩個人對蘋果公司的貢獻是否完全相同?是否應該得到相同的利益;因為,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沃斯尼克,賈伯斯是一個生意人。事後諸葛,我們當然認為賈伯斯的貢獻遠高於沃茲尼克,且媒體光環也都在賈伯斯一人;但,真的是這樣嗎?(讓大家先想想,先賣個關子,後面會說明沃斯尼克的想法)

再來,就發生在許多一般公司的故事(跟蘋果電腦公司比起來),工程師常常私底下抱怨,那個PM甚麼都不會,就出一張嘴;以為東西很好做喔,老是叫呀叫的,領的錢還比我們多;假日加班只看到工程師,PM在哪裡?東西做得好,主管總是說是PM的功勞、業務的功勞...那工程師算哪根蔥?好事輪不到我,加班熬夜都是我......



只要在開發team當過,想必心有戚戚焉;我先來簡單分析一下,主管、PM、業務、工程師的角色與分工:

  1. 主管:平常不做事,做得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;就只有"管錢",90%時間寫報告跟老闆說我們事業處賺多少、下一Q預估收入、5%時間聽PM發牢騷、5%時間陪業務去客戶端聊天...。
  2. PM:平常看起來很多事,50%時間都在開會,罵罵工程師;30%時間跟客戶說"對不起啦!再給我一點時間...";20%時間跟主管說,我缺人,給我人。
  3. 業務:最爽的人,90%時間去跟客戶聊聊天、吃吃飯(還可報公帳),10%偷溜回家或去把妹;業績達到了就領多點,業績達不到就領少一點,過很爽...。
  4. 工程師:事情最多了,50%時間要負責開會時被罵、10%的時間要當黑鍋(PM總是把責任推給工程師)、15%負責當FAE(或者陪PM去客戶端修改系統)、5%負責買便當、20%開發。
如何?是否感覺如此呀?我想無論您是哪個角色,您無法認同對您所處的角色的形容(但對其他角色或許就認同);上面所寫的都只是表面的事情,真正所做的事情都在腦袋裡。這樣說,想必會比較認同了吧!

誰的貢獻度高,其實不能以角色區分,而是應以"誰比較無法被取代(被取代性)";舉個例子,我所知道外商公司,很多資深工程師領的錢比業務多、比PM多,甚至比一些中階主管還多,因為他的"被取代性"非常低,他擁有非常專業的技術、業界沒幾個會。

當您的"被取代性"低時,您對公司的貢獻度就高;無關於您的角色。
  1. 主管:就只他能管好底下的人、他能為公司帶來盈餘。
  2. PM:就只有該PM能帶領這個團隊完成任務、該PM就是能製造最高的盈餘。
  3. 業務:客戶就只聽他的,派其他人去都沒有用
  4. 工程師:你有該領域的Domain know-how、研發的產品品質佳、速度快、具備溝通能力
以上的作為,才是"貢獻度高"、"低取代性"的人;公司加薪有他們的分、裁員輪不到他們。
希望大家都能努力成為"低取代性"的員工。

回到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兩人衝突的故事,最後,賈伯斯說:「他願意退出、全部的股份都屬於沃茲尼克。」沃茲尼克卻說:「沒有賈伯斯,他只能做做免費的電路圖送給人、無法展現他電腦方面才華;拜賈伯斯之賜,他的電腦方面天才,才能化為無限商機。

沃茲尼克道出的重點,想必您也看懂了。

p.s.有空偷偷觀察,您公司其他角色都在做甚麼?或許您會發現%~%的估算還滿準的喔!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