陣頭是前一陣子的國片,說的是兩個陣頭家庭,年輕一代的想要創立「一個跟傳統不一樣的陣頭」,而老一輩的卻是認為「年輕人都在亂搞,連三太子都可以掛LED燈,實在是OOXX」。
陣頭這部片子的人,充滿人性的刻劃,包含一個傳統陣頭在生死關頭時的掙扎、兩個不同陣頭的家庭如何化敵為友、新一代的如何無俚頭的去改變、成功的喜悅...;但,今天我不是要與您分享這些,而是這部片子所隱藏的企業文化問題。
- 思想的衝擊,新舊思想在一個企業中如何融合與共存
- 企業領導者,思維影響整個企業文化
如上所述,陣頭的定義,在老一輩與新世代不一樣,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;尤其,是團員適應的問題。在企業中,亦是相同,當一個新的CEO到來或是新的政策發布,總會衝擊著既有利益者,而產品利益者板塊的移動,一定會有反抗的(或許是默默的反抗),那應該如何做呢?才能讓利益者板塊移動時不會造成公司過於激烈的反抗?我認為的做法如下:
- 迅雷不及掩耳;所有事情就馬上發布、馬上發生;板塊馬上移動;讓既得利益者反應不及就已經被迫接受事實;上層主管不需要馬上說明,讓既得利益者去猜想,如此,他們反而沒有精力去反抗。
- 等到板塊到地位且穩固時,再由上位者釋放訊息告知公司同仁,政策已經帶來好處(如:成本減低多少%、公司轉虧為盈),並且告知短時間內不再有大變革。
就如,陣頭故事中,新世代取代老一輩後,就直接改變「陣頭」的定義(打鼓,不跳八家將),讓老一輩的(既得利益者)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處理?就只能接受了;但,陣頭裡的新世代第二點做得不夠好,才會導致後續許多問題延伸,就是無法立即獲得好處(收入),這差點造成改革失敗;所以,上位者要做衝擊的事情,先考慮清楚能否快速獲得好處,不然失敗的機會頗高。
蘋果電腦,當併購其他公司時就會發生新舊思維衝擊;所以,蘋果電腦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被併購的CEO及公司成員「馬上」接受蘋果電腦公司的公司文化(如:賈伯斯是神、所有的事情都是保密的、隨時接受突然被罵得狗血淋頭、...),不能接受,就去找人事部門吧,離開IL-11。(蘋果總部的簡稱)
陣頭中的新世代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就是「不知道下一步是甚麼?」;影片中有一段,是陣頭成員發火詢問新世代的團長:「你到底要帶我們去哪裡,我們到底在做甚麼?以前還有飯吃,現在咧!」是的,當企業領導者,一定要知道下一步是甚麼?而不是邊走邊看;我想,沒有一個企業領導者不知道未來企業的方向,這種情況應該只會出現在電影中。不過,我想表達得是可想「下一步的下一步」,就如同下棋一樣,國手可以算出12步棋、高手可以算出5步棋,而我只能算出3步棋;但,這樣就已經可以贏很多人。
企業領導者的思維,影響著全公司,所以領導者能多想幾步路,就能在競爭環境中生存。想想您所在公司的CEO,是能算出幾步棋呢?記得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是橋牌高手中的高手,我想這代表台積電應該看得比競爭者遠幾步棋。
p.s.不是說找一個會下棋的人來當CEO喔!
最近,上電視新聞最多的兩家公司是:鴻海及宏達電;鴻海在未來布局(夏普擁有高尺寸面板技術,領先業界4年)、宏達電卻還在發表新一代手機One X系列;說實在的,兩家公司都在努力往上,但作法卻不同,我的認知,鴻海已經算好了棋步,並且開始布局了,而宏達電卻還是走一步想一步。這代表著企業領航員的思維不同,view也不同。
p.s.不代表鴻海就一定會贏,或許算錯棋步,那就輸得很快、很徹底;宏達電搞不好一步一步走,反而走得好。但,我個人不看好宏達電(改天再另起文章說明)
回到陣頭的影片,最後新世代成功帶領陣頭轉型,並且在台中演藝廳演出,這就是最終的結局。但,您或許可以當當編劇,想想那新的陣頭,參與台中演藝廳表演後,會是怎樣呢?您會認為持續成功發亮?還是曇花一現呢?還是,再次回到命運的輪迴「思想再衝擊」呢?
就有限的資料來分析,我想,若是沒有再輪迴一次,應該就只是曇花一現。
p.s.或許您會說,看個電影還可以悟道喔!哈哈,我就是喜歡這樣看事情,包含電影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