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經營理念,代表著公司未來走向與是否能成為強者的依據;但,公司內部有多少員工可以很明確道出重點呢?
曾任職一家大型資訊廠商,公司每年都召開1~2次員工大會,透過集合眾人的會議傳達重要訊息。資訊包含公司目前經營情況、各部門業務情形、人事安排及最後的「公司經營理念」闡述。
但,與會者總是寥寥無幾,逼著公司強迫員工參加,才能聚集大部分員工(但,很多人都假借客戶會議而未參加);為何呢?同仁們都不關心公司未來經營想法、也不想了解公司對市場的看法?說真的,的確是如此,許多員工只想知道是否有調薪計畫、單位主管是否調職,但這些資訊早已流傳或會後詢問他人即可,不需要親自耗在2小時的會議中。
怎麼會這樣呢?
或許您會質疑?就算不知道企業經營理念也不會造成工作上的問題,事情一樣得做,做法也相同;或是,就算知道了,事情一樣得做,不是嗎?不諱言,員工們有此想法是正常的反應,但這將決定公司的命運及員工的升遷發展。
先談談這種現象對「企業」的影響:
(1)企業的未來,員工沒有參與感
員工對企業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興趣,只想將工作當作工作;從沒想過為公司與自己的未來盡份心力,員工的向心力不足,容易造成人才流失(注意:是人才流失,不是員工);因為人才都較能透過轉職獲取更高薪資或轉職容易順利。人才流程短期影響公司政策及事務推動,長遠而言,是人才外流,影響公司發展;惡性循環下,公司日後不易招募人才(公司經營每況日下),嚴重者影響企業生存。
(2)企業經營理念,無法落實
員工做每件事情時,都沒將企業思維(如:品質提升)當作元素放在工作上,思維沒有在同一線上,就容易造成類似多頭馬車的現象,總有人扯後腿。為此,公司需要花費更多精力與成本,才能落實企業思維,甚至達不到。
(3)企業的期望,難以實現
企業的期望在此區分兩種,一種為有形,主要是提升利潤,另一種無形的是提升公司形象。公司內的每件事情,都為這兩個期望努力,而企業經營理念就是帶領員工完成這兩項期望的準則及方針。因此,當員工無法體會、認同及了解企業經營理念時,都用自己的方法做事,那如何能實現期望。(故事:一個手搖杯的老闆,曾感慨為何自己的理念都無法傳達到每個員工心中,導致在產品設計與門市呈現,都無法讓客戶感受到自己的理念,手搖杯老闆想讓民眾知道公司重視的食安,但研發團隊卻為了口感而忽略食安...這就是期望難以實現的案例,故事還有後續喔,等等再說)
緊接著,談談對員工的影響:
(1)不知未來,只想現在
員工不知道企業經營理念,就不知道公司的未來,只能當後知後覺者或道聽塗說的人,也就是當公司改變時,總是最後才知道。也因為只想現在,公司未來也沒有特別為您安排,如:一家資訊公司,目前以接專案為主,但未來希望朝向發展mobile solution產品,公司陸續開出一些機會,讓內部員工轉調到mobile solution技術研發團隊,但某些員工沒想那麼遠,持續在既有領域努力,到公司整體政策改變時,好的職缺都以被先知者佔領。
(2)升遷不如人、加薪比別人少
簡而言之,做的事情與老闆所期望的不同,那如何能升遷與調薪呢?
先來說說剛剛那位手搖杯老闆的作為:
於是,他期望找一位人資高手來協助,希望能將他的想法傳達下去。但,明白說,人資高手只能治標,治本的人還是該公司的老闆。企業的思維應由經營者負責推廣,當然可以找傳道士,但企業老闆應要將理念透過簡短且清楚的表達給同仁,並且讓公司每個人的血液中都存在這個DNA與思維。
這也道出企業如何解決此問題的第一大重點,就是經營者需要親身傳達並且透過簡要清楚的語言傳送至每個員工;第二大重點,應將經營理念納入工作的稽核(KPI)中,並作為重要升遷調薪依據。如此,員工才能明確了解經營者對此事的重視,也才願意配合(無論是主動或被動)。
而當員工的,大家都有大智慧,不需費言,就是盡量透過任何方式知道企業經營理念,且透過自己或長官的分析,做為日後作為的依據。另外,若發現公司不願意傳達企業經營理念,那您也知道應該如何做了,是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