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

驅逐「創辦人」的故事

一家百年企業或小型企業的開始,總由一位發起人開創,通常稱之為創辦人。

(或許有多人共同創辦)

這樣的人物,我們總是要帶著欽佩的眼神看待,因為創辦一間公司絕非易事,所經歷的困難也是難以想像。

先分享幾位赫赫有名的創辦人流傳於業界的小小小故事。(不是要長篇大論)

(1)Mr.Jobs---Apple
這不用多說,大都人都知道,賈伯斯與另外一個軟硬體天才合作,重新定位了個人電腦及手機。豐功偉業,不需要他人加油添醋,他的偉大也不需要媒體的報導。但,他為何曾經被他一手創建的Apple開除,經過輾轉多年後才重回Apple,引領世界手機發展。

(2)郭台銘先生---鴻海
曾經為了錢,跑銀行三點半的他;曾經拿著皮箱,到美國等待客戶招見的他。誰能想到,他日後卻創辦了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,為許多3C產品進行組裝,功勞實在不可言喻。Apple公司也曾經對外宣稱,沒有鴻海,iPhone可能要晚很多年才會問世。

(3)施振榮先生---宏碁
國內3C的教父之一,創辦宏碁,讓台灣品牌站上世界的頂端。也為台灣培育諸多人才,奠定教父等級的地位。微笑曲線的思維,讓台灣科技業開始思考品牌的重要性。

(4)卓火土先生---HTC
許多人以為HTC是董事長王雪紅、前執行長周永明所創;但真的發想的人是"卓火土",他是一位技術背景的處長級人物,因離開前一家公司,帶領著技術團隊創辦HTC(周永明也是他的下屬之一)。他早早離開HTC,去完成自己的夢想。


分享四個不完整的故事,主要想帶出這些創辦人都非省油的燈,想法理念、執行力都是卓越的。不止這四位,每家公司的創辦者都是厲害的,無論成功與否;但真正成功的創辦人,更是佼佼者。


然而,確時常聽到某某企業/集團創辦人,被驅逐於他一手創辦的公司。各位可以上網查,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中小型公司,也發生在大型集團。為什麼呢?如同之前所提,這些創辦人有著無比的毅力與能力,怎會被驅逐呢?理由很簡單:

"隨著公司日益茁壯,所需的經營管理人應具備的才能不同,若創辦人未能跟上公司的成長,那股東們也就不留情面的驅逐創辦人!"



淺顯易懂的法則,歷史也給予諸多案例,就如滿清朝而言,"從馬上打天下,卻不能從馬上治天下",福臨皇帝從"元朝的盛敗中"體會出這個道理。

但許多創業家未能體會,導致將手創的江山拱有讓人。

因此,創辦人應隨著企業而改變,不能用當年創辦時打天下的思維治理公司,而需要轉換想法,讓自我與公司共同成長。就如同郭台銘先生,也曾期望能進入台大EMBA就讀、也請教一位曾統領百萬人的將領如何管理這麼多人。

學習是一種最好的方式,另外,分享一些業界老長輩們給予的建議:
(1)跨大任用人才的角度,不能在局限於自己領域的思維,不要想找業界相同的思維的人,而是要帶來新血,從不同角度給予不同的思維。

(2)權力下放,草創時期只能靠著雙手自己做;公司日益增大,應要多聘用人才,然後將權力下放給合適的人幫您完成各種事務。

(3)信賴,人才進到公司,應該信賴他們,讓他們發揮所長,並且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;這樣就能帶來新的動力。

(4)退居自己熟悉的領域,讓專業經理人管理公司,自身退到熟悉的領域,如:研發部門、業務部門;或是,提高思維,只負責公司長遠發展規劃,公司經營管理則由他人代勞。

這是彙整於書本中、教授及業界老闆們所建議作法,分享給各位。

p.s.這篇文章不只是分享給創辦人,這也能讓高階主管思考,如何協助公司經營者,讓公司更茁壯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